铜陵鲜花速递
服务热线:18939884868,24小时订花,提供铜陵鲜花速递鲜花速递;鲜花蛋糕网.com购物100%放心,本着大家互相信任的原则,支持铜陵鲜花速递市区免费配送。
服务区域:铜官山区 狮子山区 郊区 铜陵县。
卖花网.com(maihua.me) 为消费者提供最有价值的鲜花预定服务,已成为深受网民喜爱的鲜花网站。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铜陵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不断优化所有制结构和国有经济布局,努力提升经济活力。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集体类由1997年的73%下降到2003年的23%,全市私营企业发展到1700家,区级工业经济基本实现民营化。全市拥有6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数和融资数量分别占全省的13.2%和10%以上。对外经贸技术合作与友好交往不断扩大,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54695万美元,经济外向度为43.9%,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技术协作关系,并与国内外 山水之门 12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利用外资数量连年成倍增长,有力促进了铜陵经济社会发展。 2007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86.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8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194.32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84.73亿元,增长12.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39838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2.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9元,比上年增长 17.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205元,增长14.1%。2007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3376元,增长22.2%。 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5651元,比上年末增加776元;人均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5734元,比上年增加731元。 天井湖晚景全市生产总值跨过了两个百亿元台阶,由2002年的9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4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6.6%,总量在全省前移2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7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跨过五个十亿元台阶,由9.4亿元增加到50亿元,年均增长39.4%,总量在全省前移9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1.9%、41.8%和58.1%,总量在全省的位次分别前移了5位、2位和6位。“861”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有色金隆电解铜扩建、铜化60万吨磷复合肥、海螺三期、国电一期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相当于2003年前47年投资额的总和。 铜工业、化工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及基础材料产业呈集群化发展态势。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滨江等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兴建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实施了金昌冶炼厂主工艺改造、金隆余热利用、海螺余热发电、电厂烟气脱硫等工程,关闭了一冶鼓风炉,累计淘汰小水泥产能195万吨,关停小采石产能240万吨,节能减排见到实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累计开发各类新技术、新产品410余项,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2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五年前的16.5%提高到35%。商业服务设施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逐步壮大。实施品牌和质量战略,新增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92家增加到213家,有色控股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县区与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县区3个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铜陵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两番,铜陵县经济发展进入全省动态十佳县行列。编辑本段6.建置沿革 朝代 建置名称 建置时间 治所 级别 隶属 西周 无 无 无 无 吴国 东周 无 无 无 无 越国、楚国 秦 无 无 无 无 彰郡 西汉 无 无 无 无 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 东汉 铜官镇 25年 无 乡镇 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 吴 铜官镇 222年 无 乡镇 丹阳郡春谷县、临城县 西晋 铜官镇 280年 无 乡镇 宣城郡春谷县、临城县 东晋 定陵县 405年 顺安镇 县 宣城郡春谷县、临城县 南朝 定陵县 420年 顺安镇 县 淮南郡,南陵郡 隋 南陵县 589年 顺安镇 县 宣城郡 唐 义安县 627年 顺安镇 县 江南道宣州 吴 义安县 902年 顺安镇 县 宣州 南唐 铜陵县 951年 铜官镇 县 升州 北宋 铜陵县 974年 铜官镇 县 江南东路池州 南宋 铜陵县 1127年 铜官镇 县 江南东路池州 元 铜陵县 1206年 铜官镇 县 江浙行省池州府 明 铜陵县 1368年 铜官镇 县 南直隶布政使司池州府 南明 铜陵县 1645年 铜官镇 县 南直隶布政使司池州府 清 铜陵县 1646年 铜官镇 县 江南省池州府,安徽省池州府 太平天国 铜陵县 1853年 铜官镇 县 安徽省池州郡 中华民国 铜陵县 1912年 城关镇 县 安徽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铜官山市,铜陵市,铜陵特区,铜陵市 1956年,1958年,1964年,1971年 铜官山区 省辖市、地级市 皖南行署池州专区,安徽省安庆专区,安徽省 备注: (1)1956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铜官山市,属省直辖。 (2)1958年9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铜陵县建制,市、县合并,改名铜陵市,属省直辖。 (3)1959年4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 ,保留铜陵市建制,仍属省直辖;恢复铜陵县建制,属安庆专区。 (4)1964年7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铜陵市改为铜陵特区,实行政企合一,为省直辖。 (5)1971年12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 ,改铜陵特区为铜陵市,属省直辖。1974年11月8日,铜陵县划归铜陵市管辖。 7.方言演变 铜陵市区方言属于江淮官话(类似南京官话),主要为新移民使用,历时50年形成,比较接近普通话。 铜陵本地话分为:当地话、圩里话、山佬话三种 沿江一带讲的是圩里话,分布于:城关部分、钟仓、流潭、太平、和平等地; 山佬话主要是指山区居民讲的话,分布于:钟鸣、金榔、新桥部分、朱村部分等地; 当地话是指铜陵县所使用的语言,属吴语语种,主要分布于顺安、西湖、朱村部分、城关部分等地 至于董店、大通、新建等地所讲的话属于安庆话了,俗称“桐城腔”,而安平、老洲等地所用语言属无为腔。 盛度(970~1040),字公量,铜陵县石洞耆(今天门镇)人,汉族。幼小读书,敏而好学,北宋祥符七年(1014年)中进士。初任济阴尉,后任尚书屯田员外郎。契丹扰犯大名(今冀、鲁、豫部分地区)时,他数次上疏朝廷,陈述戍边之策。旋奉使陕西,详览疆域,并参考汉、唐故地,绘成《西域图》,呈献宋真宗,且应答咨询如流,真宗称其博学。继入翰林为学士,任兵部郎中。后几经谪起,于景祐二年(1035年)任参加政事,四年任知枢密院事。曾奉旨同编《续通典》、《文苑英华》,并著有《愚谷》、《银台》、《中书》、《枢中》四集和制书二集。后任应天(今南京)知府。宝元二年(1039年)辞官归里。 陈翥(982~1061年),字风翔,号虚斋,咸聱子,桐竹君,铜陵县贵上耆土桥(今钟鸣镇)人,汉族。5岁读书,14岁入县学,曾有悬梁苦读跻身科举的愿望。后因父亲早逝、兄弟不和兼自身患病十余年之故,至40岁时,方“志愿相畔,甘为布衣,乐道安贫”,一面闭门苦读,一面参与耕作,坚持不辍。60岁时,他在家中数亩山地植桐树(泡桐)数百株专事研究,除悉心钻研前人有关著作外,还“召山叟,访场师”,尤注重实践经验的总结,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3年)撰成《桐谱》书稿约1.6万字。全书除序文外,正文共一卷,依次分“叙源”、“类属”、“种植”、“所宜”、“所出”、“采斫”、“器用”、“杂说”、“记志”、“诗赋”,凡十篇,《桐谱》系世界上最早记述桐树的科学技术著作,其中6篇专论植桐技术,为全书的精粹。 佘翘(1567~1612),字聿云,号燕南,铜陵县合二耆(今郊区大通镇)人,汉族。4岁即能授书成诵,稍长,遂工习诗文,研究经史。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赴应天府乡试中举。后屡赴京会试不中。归里后,遍访名胜,潜心著书。有诗集《浮斋百韵》、《秋浦吟》,文集《翠微集》、《幼服集》、《偶记》、《白下游草》、《齐山奇记》、《三忠传》,传奇剧本《量江记》、《赐环记》,杂剧《锁骨菩萨》等刊行于世。其中以《量江记》成就突出,笔法奇特,假借神鬼,借古讽今。时戏曲评论家吕天成在其著作《曲品》中称“量江记全守韵律,词调俱工,一胜百矣。”冯梦龙称《量江记》为罕见珍本,能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并立。万历四十年(1612年),佘翘应池州知府李思恭聘请编修《池州府志》,编次未几,于同年八月病逝。 黄进芳( 1883 ~ 1932 ),号黄三,铜陵古圣黄家村人村坐落在牯牛岭半山坡,汉族。著名的昆神盗宝的故事就发生在此。黄进芳自幼父母双亡,家贫如洗。父母留下的只有一间三根桩的房和八分地,黄进芳那时只有个六、七岁。啥也不会,只好给村里人家放牛。黄进芳放的是一头挲牛带一头小牯子(注:挲牛指大母牛,小牯子指小牯牛犊子)。每天早上天不亮要牵牛上山坡吃露水草,小牯牛不愿出牛笼,东家就叫黄进芳抱着小牛上山。吃罢早饭东家牵挲牛到田里干活,黄进芳再抱着小牛回来。中午东家收工,黄进芳抱着牛犊牵着挲牛再到山坡放牛。下午、晚上全是如此,一天中要抱小牛八趟上山。黄进芳的臂力也慢慢练出来了,四百斤重的物件他轻松即可拎起.黄进芳带一条腰带退30清兵,便铁了心投奔自立军。他带上清兵丢下礼品和三十多杆长矛来到大通,两人一见如故,相互敬仰。秦力山委派黄进芳为秘密自立军的武术教官,暗中操练自立军。民国元年( 1912 年)秋,孙中山看到河口处船坞整齐、气势辉宏,商贾云集大通,这时孙中山想起杨万里舟过大通佳句:“淮上云垂岸,江中浪拍天;顺风那敢望,下水更劳牵。芦荻偏留缆,渔罾最碍船。何曾怒川后,鱼蟹不论钱”。孙中山视察过后,回到和悦洲。这里让孙中山感觉更不一般素有小上海之美称,孙中山突然发话,要在此住一晚上,明日再走。深夜,四名刺客一式短打百钮衣,面蒙黑纱,手握短刀,避开卫士,直奔孙中山所住上房。巧被黄进芳相遇便和蒙面人打斗起来黄进芳功夫上乘,助力大如神。不一会刺客便被黄进芳摔死两个,踢伤两个。孙中山十分欣赏黄进芳的武功,更爱他那憨厚朴实的性格,便劝黄进芳跟他走,去干革命。从此黄进芳一直护卫的孙中山直到1932 年 8 月,黄进芳终因毒镖之伤,不治身亡,享年 49 岁(注:黄进芳去逝后葬于南京清凉山官基地)。 章啸衡(1896—1965),原名章家霖,化名童天一,太平乡钱家湾人,汉族,出身贫苦。1919年进省立五中读书。1925年任贵池县卷烟税局局长。1927年3月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三军三师六旅独立营营长。蒋介石背叛革命后,章啸衡因参加反蒋斗争被捕,后被营救归里。1930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铜陵县动员委员会组织部长。1939年,在沙洲创建本县第一支抗日武装—沙洲游击队。1939年—1940年任新四军三支队特务营营长,后改任长江游击纵队队长。“皖南事变”后,组织群众护送新四军突围人员安全北渡。1942—1945年任皖江参议会驻会委员。1946年至1949年4月,辗转宁、沪等地,从事地下情报工作。1949年4月章啸衡任芜湖市军管会交际处副处长。后参与芜湖市政协筹建工作。历任芜湖市政协驻会委员、省文史馆馆员、芜湖市政协副秘书长、副主席等职。 陈尚和(1911—1947) 又名陈唤群,化名丁长春,永丰乡湾里村人,汉族。 1934年在崔村设私塾执教。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党组织破坏而脱党,1938年重新入党。历任中共铜陵一区宣传科长、中共铜陵敌后县委宣传部长、中共北二区区委书记、中共铜青南县委委员、敌工(联络站)副站长、中共凤凰区区委书记、中共铜青南工委书记、铜青南游击队负责人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尚和致力抗日,先后组织起农民抗敌协会、青年抗敌协会、妇女抗敌协会、民兵等组织,建立民主政权,配合抗日部队开展斗争.县境沦陷后,他一面坚持武装斗争,一面坚持统战和敌特工作。皖南事变后, 陈尚和安排地下交通人员接应,护送新四军突围人员。1942年,陈尚和在崔村召开有关方面负责人会议,因汉奸告密,不幸被捕,遭到严刑逼供,一只耳朵被辟掉半个耳朵,但始终守口如瓶,严守机密。后被组织营救出来,未及养伤即投入战斗。1945年日军投降后,他随新四军北退,10月奉命重返皖南坚持斗争。1947年春,建立石壁乡等革命政权。同年11月16日, 陈尚和陪同孙宗溶在铜南繁根据地传达中共皖南地委九月会议精神后宿营南陵张家山。次日,遭国民党军队三面伏击。在激烈的突围战中, 陈尚和壮烈牺牲。时年36岁。 巫希权(1911—1943),别名希权,福建省宁化县城关镇人,汉族。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任班长,后升为排长、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红军主力北上, 巫希权奉命留守闽浙赣边境坚持斗争.1937年任新四军二支队新三团三营营长。1941年元月,巫希权在“皖南事变”中率部300余人,突出重围,在繁昌县油坊嘴北渡归队。同年5月奉命返回皖南,任铜陵大队大队长。1943年7月16日,巫希权率铜陵大队两个排在埂塘伏击日军后,宿营顺安焦家埠目连庵.是夜,中共铜青南县委书记张伟烈在此召开工作会议.由于叛徒告秘,次日遭日伪军500余人合围。巫希权立即率部还击,掩护张伟烈等安全转移后,被迫退至范家弯河畔,弹药告罄.时正值夏讯,水深流急, 巫希权振臂高呼:“同志们,游过河去,宁死也不做俘虏.” 巫希权及27位战友在突围泅渡时全部壮烈牺牲。为纪念巫希权等28位烈士,铜陵县人民政府于1980年元月将烈士遗骨安葬于顺安镇长龙村范家湾东侧,立墓树碑,命名为范家湾烈士墓。 刘四姐(1912—1947),女,无为县禄丰乡虎背村人,汉族。12岁随三哥来顺安城山铺落户。1942年末,任乡妇女抗敌协会主任,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9月新四军北撤后,隐蔽身份,从事地下工作,收集情报。1947年秋刘四姐随队参战,专司游击队后勤、伙食工作,并兼任交通员,传递信件和情报。同年8月,在高桥战役中,为游击队带路。12月31日,在青阳茗山冲天门山反“清剿”战斗中,刘四姐壮烈牺牲。建国后,电影《渡江侦察记》中的刘四姐的艺术形象即根据刘四姐烈士的原型塑造。 提供北京鲜花、上海鲜花、广州鲜花、深圳鲜花订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