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鲜花文章:洛阳牡丹种植面积扩大,即将开建牡丹花都产业园区

洛阳牡丹种植面积扩大,即将开建牡丹花都产业园区

规划中的1000亩鲜切花区将针对发展牡丹(芍药)鲜切花而种植。按照每亩栽种2000株计算,正式生产后,每年可规模生产鲜切花1000万枝。若按照今年6月出口新加坡每枝60元的价格计算,收益可观。

洛阳市在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时提出:确保全年新增牡丹种植面积1万亩,盆花生产60万盆。9月底前启动牡丹花都产业园区建设,确保明年春季初具规模。

目前全市已规划种植牡丹地块1.55万亩,其中签订土地流转协议1.35万亩,落实种苗占规划需要64%。牡丹花都产业园区规划的1.2万亩地块已经落实,进驻的18家企业和种植大户已经确定,种苗也基本落实到位。

作为洛阳的城市名片,牡丹在我市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国际上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为将洛阳打造成世界闻名的牡丹花都,我市在逐步扩大牡丹种植面积的同时,牡丹花都产业园区建设筹备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99年,我市实施牡丹发展战略,将以牡丹为主的花卉苗木业列为农业产业化六大支柱产业之一;2001年开始着力推进邙山、洛南两个万亩牡丹产业带建设;随后,牡丹种植从市区周边向万山湖、南部山区延伸。
近些年,我市相继出台政策明确牡丹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制定相应奖励办法,提出具体实施意见,提高了农民种植、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去年,我市新增牡丹种植面积5000亩,全市种植面积达2.1万亩,总株数达6000多万株,包括1200多个国内外品种,发展百亩以上生产基地68个。
种植面积扩大促进了牡丹盆花产业发展。市牡丹开发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1999年全市催花牡丹仅1万多盆,2006年达20多万盆,2009年突破30万盆,去年产量接近40万盆。目前我市催花牡丹生产面积达6000多亩,品种增至50多个,涵盖九大色系。牡丹盆花在全国花卉市场上占有重要位置,产品销往3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和20多个国家(地区)。牡丹产业每年给我市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在牡丹产业发展中,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 一是种植规模不够大。我市牡丹种植面积虽然不断扩大,但目前2.1万亩的总量与菏泽、亳州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 二是龙头企业影响力较小。目前我市牡丹企业已发展至80多家,然而其中大企业数量较少,龙头企业规模不够大。最具代表性的神州牡丹园目前也只有600亩观赏园和2000多亩生产基地,年销售收入只有3000万元。
  • 三是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我市牡丹园建设水平、观赏效果和盆花牡丹的质量、效益与其他城市相比处于领先地位,但牡丹的药用、食用品种种植面积小,深加工原料不足,保健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牡丹产业仍然以种花赏花为主,特色产品开发不够,品牌意识不强,至今没有颇具影响力的深加工品牌。盆栽牡丹质量差别较大,鲜切花和深加工生产中的问题较为突出。

加快建设产业示范园:为加快牡丹产业发展步伐,经过多方调查论证,我市决定在伊滨区建设牡丹花都产业示范园,这成为今年牡丹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示范园东西总长约6100米,南北总长约3500米,规划面积1.2万亩,其中包括1万亩牡丹标准化种植基地、1300亩盆养牡丹生产基地、900亩牡丹深加工企业聚集区、200亩牡丹花卉交易中心等不同功能区域。
标准化基地将主要种植反季节催花、鲜切花等观赏类牡丹和用作保健品、化妆品、食品深加工原料的牡丹品种,这将为我市牡丹深加工生产线提供充足优质的原料。
园区规划包括1000亩育苗区,可生产3000多万株牡丹种苗。种苗可用于发展牡丹种植面积1万多亩,可基本解决我市长期以来存在的本地苗源不足问题。
规划中的1000亩鲜切花区将针对发展牡丹(芍药)鲜切花而种植。按照每亩栽种2000株计算,正式生产后,每年可规模生产鲜切花1000万枝。若按照今年6月出口新加坡每枝60元的价格计算,收益可观。
目前,18家进驻示范园的企业和种植大户已经确定,园区布局方案也基本完成;下一步,各进驻单位将拿出具体规划和细化方案。根据要求,沿洛偃快速通道两边,示范园将分别规划出300米左右栽种品种丰富的观赏牡丹,形成沿大道两侧牡丹风光带。

预计3年至5年后,示范园将被打造成国内牡丹生产、科研、加工、交易中心和产业龙头。

这文章不错
0% (0)
这文章很差
0% (0)